青出旅行是成都青出旅游有限公司旗下品牌。成都青出旅游有限公司简称“青出旅行”,是一家以互联网旅游产品线上推广、旅游产品线上销售、国内有多地分部自营地接旅游、经营国内游、出境游、入境游为主的旅游企业。

芒康,這座地處藏、川、滇交匯處的縣城,宛如一顆鑲嵌在橫斷山脈深處的璀璨明珠。它不僅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,更是融合了壯麗自然風光與深厚多元文化的旅遊勝地。接下來,讓我們全方位解鎖芒康的魅力,為你的旅途保駕護航。
芒康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,氣溫隨海拔變化顯著,晝夜溫差懸殊,天氣也常常變幻莫測。
1 月:嚴寒籠罩,日均溫在 – 8℃至 2℃之間。凜冽寒風呼嘯,夜間低溫可達 – 12℃以下,務必做好極端低溫防護,保暖是出行的首要任務。
2 月:氣溫稍有回升,日均溫約 – 6℃至 4℃,但寒冷依舊。降雪頻繁,道路積雪與結冰現象常見,行車和徒步都需格外小心謹慎。
3 月:氣溫逐步上升,日均溫來到 – 2℃至 8℃。風力較大,天氣從寒冷向溫暖過渡,早晚溫差依舊明顯,保暖衣物不可離身。
4 月:平均溫度為 1℃至 12℃,偶爾降雨或雨夾雪,空氣乾燥,保濕與保暖措施要兼顧,防止皮膚乾裂和身體受寒。
5 月:氣溫進一步攀升,日均溫達 4℃至 16℃,旱季接近尾聲,降水漸多,大地開始復甦,草原和山林逐漸泛綠。
6 月:日均溫在 7℃至 18℃,進入雨季,降雨頻繁且多為夜雨,白天出行相對便利,不過需隨時攜帶雨具。此時,山間綠意盎然,景色迷人。
7 月:是芒康較為溫暖的時段,日均溫 9℃至 20℃,降水充沛,草原鬱鬱蔥蔥,各類野花競相綻放,是一年中風景最為秀麗的時節之一。
8 月:氣溫與 7 月相近,日均溫 8℃至 19℃,降雨持續較多,出行記得攜帶雨具,草原景色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。
9 月:氣溫開始下降,日均溫 6℃至 16℃,雨季接近尾聲,天空愈發湛藍,草原逐漸泛黃,呈現出別樣的秋日景致,適合攝影愛好者捕捉美景。
10 月:日均溫 2℃至 12℃,天氣轉涼,早晚寒冷,草原色彩豐富,黃葉與綠草交織,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,也是欣賞秋景的好時機。
11 月:氣溫大幅下降,日均溫 – 5℃至 6℃,步入冬季,天氣乾燥寒冷,常有大風肆虐,務必加強保暖措施,增添厚實衣物。
12 月:最為寒冷的月份,日均溫 – 8℃至 2℃,冰天雪地,出行難度增大,但能欣賞到壯麗的雪景,感受冬日高原的寧靜與壯美。
芒康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海拔重新定義,從 2500 米的瀾滄江河谷到 4300 米的聖湖之畔,垂直海拔差編織出「一山有四季」的立體畫卷。這些刻在雲端的坐標,不僅是地理高度的丈量,更是解鎖自然與人文奇觀的鑰匙。
特色:作為古時茶馬古道在西藏地區的首站,這裡家家戶戶屋頂曬鹽,場面壯觀,猶如冬季覆蓋著一層白雪。千年古鹽田是西藏唯一完整保留原始手工曬鹽技藝的地方,在瀾滄江兩側近 500 米的狹長地帶,大小數千塊古鹽田依河谷山勢層層疊疊、錯落有致,從空中俯瞰猶如大自然打翻的調色板。每年 2-3 月,當地民眾抽取鹵水引入鹽田,經陽光蒸曬、大風吹拂,鹵水蒸發結晶,便可收穫藏巴鹽。鹽田下還形成了奇特的鐘乳狀鹽條,宛如喀斯特溶洞中的鐘乳石。此外,這裡還有 108 眼曲孜卡溫泉,水溫各異,富含多種礦物質,享有「百泉映月」的美譽。
特色: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,位於 214 國道旁,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典範之作。相傳由兩位傳教士歷經艱難長途跋涉至此修建而成,獨特的建築風格在藏地別具一格,見證了一段特殊的文化交流歷史。
特色:又名腳巴山,是川藏線上極具挑戰性的一座山,以「難爬、費時」著稱。它處於橫斷山脈的三江流域,被群山環繞,山路蜿蜒曲折、坡度陡峭,駕駛或徒步於此,能深切感受大自然的雄偉險峻,沿途風景壯美,可將橫斷山脈的獨特地貌盡收眼底。
特色:意為「神山之冠」,這裡青山秀水、雲霧繚繞、景色宜人,森林鬱鬱蔥蔥,珍稀動植物繁多。盛夏時節,野花遍地開放,芬芳撲鼻,宛如人間仙境。
特色:芒康縣城附近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,每年都會舉辦跳神、酥油燈會等活動。寺廟建築風格獨特,內部供奉著眾多佛像和宗教文物,彌漫著濃厚的宗教氛圍,是深入了解藏傳佛教文化的好去處。
特色:位於芒康縣莽嶺鄉境內,雪峰林立、綠草茵茵、游魚戲水。景區內的堆確島和堆房島別具特色,湖水清澈,周邊雪山倒映其中,景色美不勝收,宛如世外桃源,讓人心曠神怡。
特色:紅拉山坡度陡峭,垭口難爬,卻盡顯藏地山脈奇景。因海拔落差大,遊客能在此領略「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」的立體自然景觀,不同海拔生長著各異的動植物,氣候也截然不同。這裡是滇金絲猴的樂園,也是植物的王國,自駕滇藏線時千萬不要錯過觀賞金絲猴的機會。
芒康的四季如同被自然之手打翻的調色盤,春有桃花與鹽田的對白,夏有草原與聖湖的協奏,秋有彩林與麥浪的交響,冬有冰雪與信仰的和鳴。每個季節撕開雲層的縫隙,都能窺見藏東秘境的不同側面。
春季(3-5 月):桃花與鹽田的交響
鹽井古鹽田:2-3 月曬鹽季,鹽田如白色鏡面,可參與傳統制鹽工序,體驗千年技藝的獨特魅力。
覺龍村:3 月底十里桃花盛開,粉紅花海與藏式民居相映成趣,適合穿著漢服攝影,記錄春日浪漫。
夏季(6-8 月):草原與生靈的狂歡
尼果自然保護區:6-7 月野花遍野,珍稀動植物活躍,適合徒步觀鳥,感受高原生態的勃勃生機。
紅拉山:7-8 月滇金絲猴家族集體活動,幼猴嬉戲場景趣味十足,近距離觀察「雪山精靈」的日常。
秋季(9-11 月):彩林與人文的盛宴
紅拉山:9-10 月彩林如火焰燃燒,公路兩側呈現金黃、橙紅漸變,適合自駕穿越,捕捉層林盡染的壯美畫面。
鹽井天主教堂:10 月青稞收割季,教堂被金色麥浪環繞,可參與藏式秋收慶祝,體驗田園生活的質樸歡樂。
冬季(12-2 月):冰雪與信仰的秘境
維色寺:12 月酥油燈會盛大舉行,千盞酥油燈照亮雪夜,在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感受藏傳佛教的神聖與寧靜。
曲孜卡溫泉:冬季泡溫泉觀雪景,霧氣氤氳中體驗「冰火兩重天」,驅散嚴寒的同時領略高原冬日的壯麗。
芒康的氣候如同藏戲的面具 —— 清晨是雪山的冷峻,正午是峽谷的熾熱,傍晚是草原的蒼涼。在這裡,穿衣不是簡單的加減,而是一場與海拔、日照、風雨共舞的生存藝術。掌握「分層穿搭 + 功能優先」的核心邏輯,方能在一日四季的變奏中從容自若。
氣溫逐漸回暖,但整體仍較涼爽,晝夜溫差極大。白天最高氣溫約 15℃,夜晚可能降至 0℃以下。
白天:長袖襯衫或薄毛衣 + 長褲,外搭風衣或夾克,輕便透氣又防風。
早晚:添加羽絨服或厚棉衣,搭配帽子、圍巾、手套,嚴防寒風侵襲。
關鍵:層疊穿搭便於隨時增減,如內搭 T 恤 + 中層抓絨 + 外層防風外套,適應多變氣候。
白天气溫較高,但早晚涼爽且多夜雨,紫外線強烈。
白天:短袖 T 恤 / 短褲(裙) + 防曬衣 + 遮陽帽 / 太陽鏡,輕薄透氣同時防曬傷。
夜晚 / 降雨:長袖襯衫 + 薄毛衣 + 衝鋒衣(防水透氣),應對溫差與突發天氣。
必備:隨身攜帶輕便雨具,鞋子選擇透氣防水的徒步鞋或運動鞋。
氣溫漸涼,晝夜溫差進一步擴大,11 月可能迎來初雪。
9-10 月:長袖襯衫 + 厚毛衣 + 夾克 / 風衣,下身搭配秋褲,腳穿保暖運動鞋。
11 月:升級為羽絨服 / 厚棉衣 + 抓絨內膽,毛褲或加絨褲,雪地靴防寒防滑。
細節:隨時攜帶圍巾、手套,避免風吹導致皮膚乾裂,唇部塗抹潤唇膏。
嚴寒籠罩,氣溫常低於 0℃,夜間可達 – 10℃以下,多積雪結冰。
全身防護:厚羽絨服 / 棉襖(填充物 80% 以上鵝絨) + 保暖內衣 + 厚毛褲 / 羽絨褲,確保禦寒。
頭手腳重點:加絨防風帽(遮耳) + 厚圍巾 + 防水手套 + 雪地靴(防滑底),嚴防凍傷。
輔助裝備:隨身攜帶暖寶寶,放置於口袋或鞋內,戶外活動時定時進入室內取暖。
芒康的美食是橫斷山脈的味覺拼圖 —— 瀾滄江的饋贈、茶馬古道的風味記憶、藏地與川滇的飲食智慧在此碰撞。從千年鹽田孕育的鹹香到聖湖牧場的乳脂芬芳,每一口都是對高原生活的深情解碼。以下這份「舌尖上的芒康地圖」,帶你用味蕾丈量藏東秘境的厚度。
體驗地:214 國道「佳加面」餐館,服務員不斷添面,碗堆成塔可換紀念品。
搭配:佐以牦牛肉湯,酸辣開胃,挑戰「無限續面」的趣味飲食文化。
特色:牦牛肉血混合青稞粉灌制,煮熟切片後蘸辣椒麵,口感軟糯有嚼勁,體現藏地對食材的珍惜與創造力。
體驗地:芒康縣城「藏家廚房」,可親手參與捏制,搭配酥油茶與奶渣,還原遊牧民族的經典早餐。
推薦店:「川藏風味館」招牌菜,以土豆泥鋪底,蓋上紅燒牦牛肉,猶如高原版「蓋澆飯」,濃郁鹹香。
體驗地:尼果景區路邊攤現烤,青稞餅夾炭火炙烤的牦牛肉,抹上野山椒醬,香辣過癮,融合藏地主食與川味調料。
飲食貼士:初到芒康建議少量嘗試藏餐,逐步適應酥油、青稞的油膩感,多飲熱水預防高原乾燥。
鹽井地區餐館多提供「加加面」文化體驗,可根據食量挑戰,避免浪費。
路邊攤烤肉建議選擇當日新鮮食材,確保飲食衛生,搭配當地酸奶幫助消化。
這裡的住宿是一場從雲端到人世間的穿越 —— 你可以在海拔 4300 米的聖湖旁枕星而眠,也能在瀾滄江河谷的藏式民宿中感受煙火溫情。以下從「高反友好型酒店」到「荒野露營指南」,為你拆解不同場景下的棲居智慧,讓每一晚停留都成為旅程的獨特注腳。
高端酒店:芒康維爾納國際酒店(供氧客房 + 地暖,400-600 元 / 晚),適合對睡眠要求高的遊客,配備高原適應性設施,確保舒適休息。
藏式民宿:茶馬古道藏式民宿(200-300 元 / 晚),雕花木床 + 真火壁爐,充滿傳統藏式風情,可預約非遺體驗(如唐卡繪製、藏香製作),深度感受當地文化。
鹽井片區:鹽井古鹽田客棧(150-250 元 / 晚),開窗即見鹽田與瀾滄江,部分房間帶觀景露台,適合靜賞日出日落與鹽田風光。
紅拉山片區:滇金絲猴觀測站帳篷營地(100 元 / 人),提供睡袋與簡易廚房,近距離貼近自然,適合攝影發燒友與戶外愛好者捕捉滇金絲猴蹤跡。
溫馨提示:7-8 月旅遊旺季需提前 15 天預訂,部分民宿位處偏遠地區僅支持現金支付,建議隨身備足零錢。
芒康平均海拔 3850 米,高原低氧環境對人體是一場生理挑戰。但不必談「高反」色變,掌握科學防護邏輯,既能敬畏自然,也能從容探索。以下從「預防 – 適應 – 急救」全流程拆解,助你在雲端保持呼吸的節奏。
藥物儲備:提前 7 天服用紅景天,增強身體缺氧耐受力;備妥高原安、布洛芬、便攜氧氣瓶。
身體調試:每日進行 30 分鐘有氧運動(如爬樓梯、快走),提升肺活量;出發前 3 天停止飲酒,避免血管擴張加劇高原不適。
24 小時禁忌:首日避免洗澡(防感冒誘發高反)、劇烈運動(如快速爬山、搬運重物)、過量飲食(每餐七分飽即可),飲食以清淡流食為主(如粥、麵條、蔬菜湯),減輕腸胃負擔。
呼吸調節:步行時採用「兩步一呼、三步一吸」節奏,避免急促呼吸;夜間睡眠將上半身墊高 30°,減少肺部壓力,緩解胸悶氣短。
輕微症狀(頭痛、頭暈、輕微氣喘):立即停下休息,口服高原安 + 布洛芬,吸氧 5-10 分鐘(每次間隔 1 小時),飲用葡萄糖口服液補充體力。
嚴重症狀(持續惡心嘔吐、意識模糊、嘴唇紫紺):立即聯繫當地醫療機構,臥床靜養並持續吸氧,避免自行移動加重病情。
當鹽井的陽光穿透曬鹽木架,當紅拉山的金絲猴掠過經幡,當覺巴山的風捲起衣擺,你會明白:芒康的美,藏在海拔落差裡,藏在文化交融中,藏在每一次心跳與呼吸的加速裡。
這裡不是終點,而是探索藏東的起點 —— 從鹽田的人文密碼到聖湖的自然哲學,從茶馬古道的歷史迴響到康巴漢子的鍋莊舞影,芒康用它的多元與包容,為每個旅者書寫獨一無二的高原詩篇。
願你帶著敬畏而來,揣著勇氣上路,在藏東的風裡,聽見自己靈魂的共振。